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7:青少年体育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黄莉(武汉体育学院中华体育精神研究院)

  武汉体育学院向来重视中华体育精神的研究、传承和弘扬,多年来,在中华体育精神领域取得的研究、教学和科学普及成果居于全国领先位置,其中包括大量优秀题材与案例。2018年,武汉体育学院成立国内首家中华体育精神研究院,围绕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登山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构建中华体育精神谱系和相应的教学资源库。2020年,武汉体育学院成立全国首家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面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研究和示范推广。2022年,该中心被遴选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成为全国唯一一所省级体育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正式拉开了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序幕。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与中华体育精神研究院自此协同起来,由教授赵富学、黄莉领衔的教学团队,致力于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出价值深耕+内容厚植+实践精培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运行模式,在凝练和整合中华体育精神素材的同时,选摘适合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内容,形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库——中华体育精神课程思政资源库,与体育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了典型的课程思政建设范例和模式,有效解决了体育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短缺、案例匮乏的问题。

  深耕中华体育精神在体育学研究生课程

  思政建设中的育体铸魂价值

  赵富学、黄莉教学团队多次组织校内外教研专家、各学院及各教研室课程负责人进行集中研讨,围绕如何利用好本校已比较成熟的中华体育精神相关研究及实践成果、如何将中华体育精神有机融入体育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体系、助力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更好实现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形成一整套将中华体育精神育体铸魂价值有效融入课程目标体系的具体方案。聚焦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方向课程属性及特点,针对性设置具体的课程思政目标。如体育理论类课程思政目标强调对中华体育精神历史渊源、内涵特征、时代价值等学理性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科学求实等精神素养;体育实践类课程思政目标强调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践行和发扬,同时着重培养学生为国争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精神素养。另外,不同专项技能课程思政目标设置要加强对各运动项目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如排球课程中的“女排精神”,乒乓球课程中的“乒乓精神”,冰雪课程中的“北京冬奥精神”等,使各类课程思政目标更有针对性。同时推进课程目标落地化。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总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三级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体系之中,推动中华体育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从高位到低位、从总体到具体、从笼统到清晰的层次递进与垂直落地,助力中华体育精神在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体系中实现落地、落实、落细,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育体铸魂价值。

  厚植中华体育精神在体育学研究生课程

  思政建设中的核心要义

  作为中华体育精神的第一要义,为国争光刻画了志存高远、心怀祖国的坚定内核,是体育战线工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具体彰显,也是体育类课程必须遵循的育人指向。赵富学、黄莉带领教学团队,将凸显为国争光精神的素材资源融入体育学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心、报国志,树立以为国争光为己任、以为国建功为光荣的理想信念。团队通过有意识、多渠道收集整理全民健身、体育文化、体育外交等领域及排球、网球、乒乓球、体操等各类项目中能够体现中华体育精神的人物事迹,丰富自身教学素材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团队结合特点,通过对优秀运动员的典型事迹归纳分析,包括人物事迹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使用要求、预期效果等,明晰素材资源传递的育人价值,经过教学化处理,以教学案例、人物故事、夺冠视频等形式融入运动项目教学中,为运动项目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优质素材的同时,促使学生的体能、技能、心理等方面发生积极改变,尤其在集体类项目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在团队中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并引导其树立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帮助学生坚定爱国心和报国志,从而厚植学生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情怀。

  精培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学研究生课程

  思政建设的方法

  在实践环节,赵富学、黄莉教学团队系统探讨如何通过方法创新,将中华体育精神适切、巧妙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课程框架中,使中华体育精神能通过体育课程持续对学生发挥育体铸魂作用。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颁发以来,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均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开展了不同层次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活动,但由于各校办学性质、定位、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及课程开设等方面存在差异,且校际、区域之间的成果共享、反馈及推广机制尚不完善,导致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在资源挖掘、归集、融入及转化等方面,难以总结和提炼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方法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予以支持,硬挖、硬融、浅表化及形式化问题较为突出。

  团队在实践中注重课程精研,并以此为抓手,聚焦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主题,搭建多元主体强强联合、资源互补的课程精研教联体,力求聚焦专业眼光、拓展研究视角、提升反思意识及优化建设能力,在精研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内容、问题、效果等过程中持续创新融入方法。因此,团队以《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中华体育精神》《体育科研方法》等研究生专业课程为课程精研案例,以中华体育精神研究院、省级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中华体育精神科普基地为依托平台,与全国37所高等院校体育学院、教学部建立了联合课程精研模式,探索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性方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赛场纵横
   第05版:全民健身
   第06版:新兴网坛
   第07版:青少年体育
   第08版:体彩天地
让青少年在运动中拥抱春天
冠军运动员走进北京多所学校
上好出汗的体育课 让“健康第一”理念落地生根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体育报青少年体育07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5-04-15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