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宸
“老百姓如果在干农活,调查员就到田间地头完成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发挥群众身边人的作用,更好地向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群众传达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的内容与目的。”在前往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和德村的路上,云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陈树正分享自己的工作感悟。
孙朝阳原是云南省科学技术院负责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工作人员,驻和德村一年多的时间,现在是该村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员,他说:“在基层工作需要一副好身体,自己每天都会在村委会院里走上10到20圈,或者沿着山路慢跑。”谈话间,村民杨天莹将农具放在了门口,结束了上午农活的她在得知被抽中后,主动来到村委会完成问卷调查。
从和德村出发近3个小时车程,到达海拔2000米左右的团山村。团山村所属的郭大寨乡乡长李郁介绍,该村是俐米族人在云南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该民族没有文字,只靠口口相传。张和红是村里学校的思政老师,他说,由于村中的中青年人大多数已外出务工,有时候抽样的人员定下来后不得不替换掉。现在,村里孩子们能很好地理解问卷中的内容,而且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比较高,但老年人对全民健身虽然有所了解,但对问卷内容中体育消费、体育文化等内容比较陌生。
俐米族的村干部李忠海用流利的汉语说,他在几年前通过网络看到一条关于“打跳”同全民健身结合的信息,首次接触到“全民健身”的概念,此后就在思考如何通过这一形式在村里也搞起全民健身,达到凝心聚力的目的。“虽然现在无法频繁开展打跳,但逢年过节,回乡的年轻人会主动询问是否有群众体育活动。村里有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日常都不出门,但会在众人打跳时要求家人推着出门看看热闹。年轻人也因为打跳拉近了距离,变得更团结。”
在凤庆县周边的前锋村,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永红说,调查过程中让他深切感受到青少年对体育的喜爱。“有一个女学生在看到问卷内容时自豪地说,她的父母一周锻炼的次数达到5次以上,她自己也被带动,喜欢上了体育。”身边群众对待体育的态度,让身为退伍军人的李永红深受触动,他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中青年和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从村里开车到县城的健身房或球馆只需10多分钟,“我还会带着上初中的儿女打军体拳,他们锻炼的主动性越来越高,通过体育锻炼还让他们磨炼了意志品质。”
“目前调查过程数智化后,涉及面更广、穿透力更强,同时还要求调查员有录音,进一步保证了数据的真实。”陈树正说,“省体科所后续会同多所高校开展合作,让懂当地风土人情的师生更有效地向群众科普全民健身内容,将数据留存于高校、研究于当下、获益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