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 洁
对标冬奥会,“十四冬”花样滑冰首设团体赛。共有北京、天津、吉林、山西、黑龙江、广东、四川、香港8支队伍组队参赛。除花样滑冰传统优势队伍外,以广东和香港为代表的南方队的赛场表现也令人眼前一亮。
广东队的冰舞选手肖紫兮/何凌昊在团体赛韵律舞比赛中得到61.94分,排在8对参赛选手的第4名。赛后两人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在滑速和步法定级上。”肖紫兮说。
他们的教练孙茁鸣介绍,这次广东队参加了4个单项的比赛,从而能够参加团体赛,实现花滑“全项目参赛”。“冰雪运动的‘南展’给了我们很强的信心和激励,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花样滑冰输送更多人才。”孙茁鸣表示,在广东热爱滑冰的孩子越来越多,冰场在室内,也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代表香港队参加团体赛的男子单人滑选手赵向黎虽然在首日比赛中排名男单末席,但首次参加团体赛让他非常兴奋。“全队都在支持我,让我深受激励。我也会在自己的项目完成后去支持队友。”正在读大学的赵向黎今年20岁,6岁跟着父母到深圳游玩时看到商场中有人滑冰,觉得很好看,从此踏上了花滑之路。“那时候香港没有冰场,我平时也要上学,就利用周末两天假期到深圳学习。”为了提升技术,赵向黎还曾赴北京和美国进行训练。“现在香港的冰场多了,教练也多了,滑冰的孩子已经不再需要往返于深圳、香港之间。”赵向黎说。
南方地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并在“十四冬”组队参加花样滑冰团体赛,这让中国花滑男单领军人物金博洋十分欣喜。“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金博洋说,“我小时候都是体校培养模式,而俱乐部的蓬勃发展为花样滑冰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在良性竞争模式下,青少年运动员的南北差距在缩小,能够让他们在比赛中更有冲劲,这对中国花样滑冰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呼伦贝尔2月21日电)
隋文静的多样人生
本报记者 田 洁
2月21日,当广东队双人滑选手郭蕊/张益文结束他们在“十四冬”花样滑冰团体赛短节目的表演,来到等分席等待最终得分时,陪伴他们的教练是一个熟悉的身影——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冠军隋文静。她不时给两位小选手鼓励,还熟练地对着镜头向观众“比心”。
这是隋文静在北京冬奥会后,继学生、作家、编舞师后的又一新身份——教练。但她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给老师帮忙的,只能算是“教练助理”。隋文静告诉记者,目前她的主要工作还是为队员们编曲,同时为教练做辅助工作。“赛场上每一位教练都非常辛苦,我希望能够用我擅长的东西帮助到大家。”
去年年初,隋文静接到邀请,为栾波教练带的7对学生进行编舞。“因为时间特别短,我在春节期间大约10天时间里编了10套节目。”去年的俱乐部联赛,也是隋文静首次作为编舞师亮相赛场。“今年能够再次编舞,真的很感谢教练们对我的信任。”隋文静希望能够把这份信任变成动力,推动教练员、运动员和自己共同达到一个更高的艺术水平。
隋文静的“编舞师梦”起源于2015年。“当时加拿大著名编舞师劳瑞帮我们编排节目,那时我就特别向往这个职业,计划未来要成为一名职业编舞师。”如今隋文静的梦想照进现实,并且开始涉足运动会的开、闭幕式创作和编排。在去年重庆举行的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开幕式上,她创编的冰舞作品将花滑和舞蹈结合起来,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我希望能帮助更多运动员往前走,觉得特别有意义。”隋文静说,“以前作为运动员得到别人很多帮助,现在我从赛场走下来,也想去帮助更多年轻人,给他们更大助力。”
(呼伦贝尔2月21日电)